近日,在“2017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”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子森回应称,中国以前生产海底电缆,使用国外光缆自行敷设,现在可以自行生产和敷设海底电缆。目前,我国已研制出仅次于长度(245公里)的双层铠装铜管结构海底光缆。同时,突破了长海底光缆铜管氩弧焊对等生产的技术瓶颈,构建了多类型的自然过渡。
中国海底电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赵子森举了一个例子。烽火海洋网络设备有限公司已在广东省珠海市投资20亿元人民币,建设一家生产海底电缆的工厂。今年5月,海底电缆开始大规模生产。
预计海底电缆年产量1万皮公里,中继器年产量100台。根据赵子森的解释,海底电缆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。1980年,一条140兆字节/秒的光通信线路和一个中继器沿着英国国内海岸建立。1988年美、法、英海底光缆通车,1988年美、日海底光缆通车,传输光波13000nm,G.652光纤,速度259Mb/s,中继距离70km,PDH通信设备,是第一代海底光缆通信系统。
1990年,海底光缆传输光波长为1550纳米,光纤损耗为0.18分贝/千米,光纤标度EDFA,SDH WDM通信设备,传输速率为622兆比特/秒,这是第二代海底光缆通信系统。第二代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2016年在美国和日本投入使用。2016年7月2日,光缆建成,全长9000公里,60 TB/s,此外,我国在光纤拉丝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。
根据赵子森的解释,武汉邮电学院使用的VAD OVD技术拉丝速度超过每分钟2800米,而康宁公司的拉丝速度为每分钟2000米,中国的拉丝速度约为世界水平。
本文来源:台湾宾果28彩票-www.yaboyule461.icu